影响因素分析
一、有利因素
(一)政策支持
2017年5月27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发布《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》称,国家卫生计生委、中央网信办、公安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海关总署、工商总局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,并发布详细《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》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此次发布的《方案》显示,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、胶原蛋白、肉毒毒素等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,到医疗美容培训,再到广告推广,整个医疗美容行业链条,都涵盖在此次专项行动之中。
(二)市场需求旺盛
随着经济的发展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,医疗美容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提升,开始从单纯服务“患者”转向服务“顾客”,以求美为主要目的,美容为主,整复为辅。服务对象将是以身体没有明显疾病或缺陷,没有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为主。由于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潜力,近年来更多的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医疗美容行业。
二、不利因素
(一)损害赔偿低
对于我国目前医疗美容界的法律法规,要想让美容医疗商家诚信经营,需要真正建立对特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。我国法律制度对医疗美容损害赔偿太低,特别是精神抚慰金的赔偿。很多学者也呼吁民事赔偿应有观念上的突破,真正建立对特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,特别是借助公益诉讼机制鼓励消费者抱团取暖,鼓励消费者通过公益诉讼机构降低成本,这样才能长远角度去震慑提供医疗服务美容的商家,让他们做到诚信经营而不欺骗消费者。
(二)投诉多
数据表明,目前中国约有1万多家医疗美容机构,从业人员超过3,000万。来自国家工商联统计数字更是指出,我国整形美容业以每年20%的发展速度递增。尽管整形美容业前景一片辉煌,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,此前十年左右的时间里,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多达近2万起,有业内人士称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“三非整形”(即非法医疗机构、非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医师、非法的药品)毁掉。
(三)信息不对称
1、资质识别信息缺失:对于机构和医生是否具有从业资质,医疗能力如何,消费者缺乏有效的识别能力。
2、方案辨识信息缺失:对于机构和医生开出的诊疗方案,大多是被动接纳,消费者很难从专业层面做出判断。
3、风险评估信息缺失:对于一些新的医美项目在其快速见效背后,消费者很难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防。
市场规模预测
2015年,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为511亿元。综合以上因素,我们预计,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24亿元,未来五年(2018-2022)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.53%,2022年将达到1,950亿元。